当前位置:主页 > 民生 >

青岛发布居民夏季养生保健指南 饮食莫要贪凉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发布时间:2017-05-16 08:41

原标题:养生保健指南 帮你健康度夏

一年四季,自然规律表现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从中医传统理论来看,季节不同,对人体各方面的影响也明显不同。夏季养生强调人必须遵循夏天的特点,通过调养精神饮食起居,来适应夏天的气候变化,以达到保养精神、避免病邪侵害、健康长寿的目的。昨天,市卫生计生委委托市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质量监测考评控制中心“治未病”分中心,制定了《青岛市居民夏季养生保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从饮食调养、起居调养、情志调养、药物调补、运动调养、冬病夏治等方面,为岛城居民夏季养生保健提供指导。

夏季养生原则

养阳和养心脾

《指南》中提到,夏季有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6个节气,夏季分布在公历的5到7月间,岛城平均气温在18到24℃。夏季天气渐热,阳气旺盛,植物繁茂,是自然界万物繁荣,争芳斗艳的季节。人们要适应夏季气候的特点因时调养,使人体储存足够的阳气,为适应冬季的严寒气候做准备。夏天气候炎热,人体阳气外泄,腠理开放,若贪凉夜宿露天,或大汗之后马上吹风、洗凉水澡,或过食生冷损伤体内阳气,则易患感冒、空调病、胃肠道疾病;持续高温闷热,人体出汗较多,易中暑、生痱子,中老年人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暑湿当令,湿邪最易损伤脾胃,因此中医有脾病起于长夏之说。而对于本来身体就比较虚弱,尤其是脾虚的人一到夏季就会出现低热、身体倦怠、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暑期过后症状可自行缓解,临床称为“疰夏”。

无论是养生防病,还是治疗用药,都应该顺应四时阴阳的自然变化,视人体气血盛衰而调之。而夏季养生的原则是养阳和养心脾。夏季人体阳气旺盛,生机最旺,从五脏来讲,心为阳中之阳,属火,故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中医养神理论重视依据时令来调摄身心。炎热的夏季,心神易受扰动而不安,出现心神不宁、心烦、心跳加快,因此夏天首先要心静。夏季亦重养脾,青岛属于典型的海洋性气候,长夏之季湿热氤氲,最易伤脾夏。因而长夏是健脾养脾的重要时期,要养脾防湿。

夏季饮食别贪凉

讲究饮食卫生

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此时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因此,夏季养生在起居、情志、饮食、运动锻炼诸多方面,都必需顺应夏天阳盛阴衰的特点,以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夏季起居调养要求市民每天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晚些入睡,以顺应阴气的不足。夏季多阳光,勿因日长天热而静谧,仍要适当活动,以适应夏季的养长之气。盛夏要防暑邪,长夏药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过分贪凉,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不可只图一时之快过于避热趋凉、在室外露宿、卧居潮湿之处或者坐在冷石冷地上。

夏季情志调节要求夏天要忌发怒,宜使机体的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情绪外向,呈现出对外界事物的浓厚兴趣。夏日炎炎,往往令人心烦,而烦则更热,故宁心静神尤为重要。现代研究发现,当人保持安静的心态时,体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明显减少,基础代谢减慢,燥热感减轻。诸如绘画、书法、雕刻、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娱乐项目,均能使人精神有所寄托,并能陶冶情感,从而起到移情养性、调神健身的作用。

夏季饮食调养强调,夏季气候炎热,暑热当令,心火易于亢盛,一般情况下,饮食上宜用寒凉清心泻火、解暑之物,如西瓜、香瓜、绿豆、赤豆、苦瓜之类;暑热出汗较多,可适当用些冷饮,补充水分,帮助体内散发热量,清热解暑。

夏季人体气血运行趋向体表,相对而言,消化道气血供应减少,脾胃的消化功能减弱,若暑热挟湿则更易伤及脾胃,致脾胃运行失司,升降失常,出现胸闷、纳呆、肢体困倦乏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等症状。因此夏季尤其是长夏,饮食又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为原则,也可适当选具有酸味、辛辣香味的食物,以开胃助消化,增强脾胃的纳运功能。夏季致病微生物极易繁殖,食物极易被污染而腐败、变质,致胃肠疾病多发高发,因此要讲究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入。对于剩饭剩菜要回锅加热,经常使用的炊具、饭具、茶具要经常消毒,妥善保管。

夏季运动要适度

提倡冬病夏治

夏季药物调补认为,夏季天气炎热潮湿,易出现中暑、头痛、感冒及吐泻等病症,可备些防暑中药,如藿香、佩兰、荷叶等,中成药如藿香正气水(丸、胶囊)、十滴水、人丹等。另外,还可服用防暑方药,如养阴祛暑汤、消暑益气饮、解暑和胃饮等。

夏天气温高、湿度大,应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除健身外,读书习字、品茶吟诗、益友清谈和观景纳凉等,亦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夏季养生活动。此外,适合夏季养生的运动锻炼还有游泳、垂钓等。日常运动还可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锻炼,适合的项目有广播操、气功、太极拳等。运动量要适度,不要过度疲劳;运动后虽会感到口渴,但不宜过量、过快进食冷餐或冷饮。可适当喝些盐温开水,最好洗个热水澡,既可消除疲劳,又使人感到格外舒服。

冬病夏治是在“春夏养阳”理论指导下,在夏天利用穴位药物敷贴等手段治疗冬天易发虚寒性疾病的传统特色疗法。冬病夏治是利用从小暑至立秋 (盛夏三伏天)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借着天人之阳盛之时,趁疾病缓解之期,采用温热助阳的药物对阳虚之体进行治疗,取同气相求之理。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有针灸、拔罐、刮痧、推拿、穴位贴敷、薰洗等多种外治法,尤以穴位贴敷、化脓灸和药浴运用最多,内服药中有汤剂、丸剂、片剂等,还有药膳、食疗和体育疗法等。

冬病夏治的病种包括: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近年来又开展了冠心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冻疮及颈腰椎病变、寒冷性荨麻疹等的治疗。其中,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发作或容易发作的疾病临床最为常用。如贴敷天突、膻中、肺俞等穴位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贴敷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治疗胃痛。贴敷疗法一般在夏季三伏天贴敷为最好,于三伏天当天或前后二天内各敷一次,连贴三年。

此外,还可食用冬病夏治食疗方,如虫草炖老鸭、姜汁牛肺糯米饭、四仁鸡子羹、梨子川贝汤、冰糖蒸柿饼等。冬病夏治还可采用艾灸方法,如足三里穴灸、神阙、气海、关元穴灸、背俞穴灸。

本版撰稿 记者 黄飞

【编辑: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