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青岛要闻 >

【时评】用关爱让乡村教师成为最受尊重的人

来源:民网    作者:张楠之    发布时间:2019-01-14 10:10
     【核心观点】更受尊重,才能留住更多优秀的乡村教师,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乡村人才,才能激励更多人投身乡村振兴,才能让投身乡村振兴的人拥有更多的技能、更宽的眼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月13日,2018“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在三亚举行,这是马云和乡村教师们的第四次三亚之约。马云为100位乡村教师、20名马云乡村校长计划获奖校长颁奖,并和全国优秀教师朱爱朝、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奥运冠军惠若琪“重回课堂”。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总是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2月国务院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直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而乡村振兴人才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自外而来的,一是由内而生的。自外而来的人才,源自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由内而生的人才,则是源自乡村教育对乡村原生人才的培养。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关键,乡村振兴的实现,从根本上来说,仍然取决于乡村内生的振兴的动力,而这内生动力的最大来源,即在于乡村人才的培养,在于乡村教育的振兴。

    扶贫领域,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政策中,都有很关键的一条,即“扶贫先扶智”,通过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扶持力度,让贫困群众的孩子们受到更好的教育,避免因贫困失学而导致贫困的恶性循环。

    教育扶贫是乡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乡村教育的范畴显然不止于此,而是指包括贫困乡村在内的所有乡村地区的教育。换言之,即使是在扶贫攻坚的任务完成之后,乡村教育仍然是一个必须继续予以高度重视的领域。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毋庸讳言,乡村教育与城市相比,从硬件到软件,从设施配备到师资力量,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状况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仍然会长期存在。

    当前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里的“人民”显然也包括居住在乡村里的农村居民,这里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包括农村居民对更好教育的需要,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自然也包括城乡之间教育水平上的不平衡。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乡村教育水平的持续提升,而乡村教育水平的高低在根本上又取决于乡村教师。正因如此,国家的教育投资才会不断向乡村倾斜,社会公益的力量才会更多地关注乡村教育,而马云公益基金的“乡村教师计划”“乡村校长计划”“乡村师范生计划”也一直将目光瞄准乡村教师这个群体。

    来自公益基金的资助、奖励与肯定,尤其是这样的公益基金还与某个知名企业和企业家有着密切联系,其给乡村教师群体所带来的,就不仅是资金上的奖励与眼界上的开阔,还有精神上的鼓励与更广泛的尊重。而且,这尊重不仅是对与公益基金产生联系的乡村教师而言的,还包括千千万万还未进入相关“计划”或获得相关奖项的乡村教师——因此类“计划”而引发的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身,就是在向乡村教师群体致敬。

    更受尊重,才能留住更多优秀的乡村教师,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乡村人才,才能激励更多人投身乡村振兴,才能让投身乡村振兴的人拥有更多的技能、更宽的眼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辑: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