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名家 > 书法家 >

知名书法家张杰三的翰墨人生

来源:半岛网    作者:王法艳    发布时间:2015-01-13 13:54
    
    

    

    

    

    
 
 
    2014年11月10日上午10时10分,当代著名书法家、青岛市书法家协会顾问张杰三因病去世,享年105岁。1910年出生于平度的张杰三5岁即入私塾,诵读四书五经并研习中国书法。他的儿子张克良告诉记者,就在今年9月住院前,张杰三还一直坚持练字。今年3月5日,张杰三生日时接受本报采访也谦称:“看书和写字,我一生就学会了这么两件事。”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宋文京表示,张杰三一生经历清代、民国和新中国,生活历尽坎坷,但有张书桌、有支笔就别无他求,其书法和人品都堪称书坛尊宿,一代楷模。其告别仪式定于11月13日上午8时40分在青岛殡仪馆举行。 

    翰墨人生  如果不写字我就没法活 

    据张杰三的儿子张克良介绍,张杰三是今年9月9日住院的,病中的他一直很乐观,“他总说他已经活这么大年纪了,不怕死,但他一辈子没打过针,怕疼,也不想吃药,我就哄他说吃药有什么难的,咕咚一下子就下去了。” 
 
  就在入院前两天,张杰三还一直坚持每天练字,张克良说:“老人写了一辈子的字,他很满足 。”1910年出生于山东平度的张杰三5岁就进私塾,学习圣贤文章诗词,接受了长达17年的私塾教育,系统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学养深厚、博通典故。今年3月5日他过105岁生日时,记者随青岛市文联相关人员来到老人家里拜访,张杰三谦称:“看书和写字,我一生就学会了这么两件事。” 

    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范国强说,书法在张杰三老人的生活中比任何东西都珍贵、重要。而他写字,也不是为了金钱和利益,完全是精神生活需要,他用朴实的话说:“如果我不写字,我就没法活。”书法让他忘食忘忧亦忘年,使他充实乐观。 
 
  爱字如命 经历坎坷依然笔耕不辍 

    张克良说:“父亲一生的心思都在写字看书上,像扫地、擦桌子这样的家务,他不会,也不学,他总说做这些不如有空就看文章、写字。” 

    从私塾完成学业后,张杰三在平度县城当过5年小学教师,“七七事变”后参加抗日游击队,为队伍誊写书稿,起草文书,书写抗日标语等。抗战结束后,来到青岛,在四方卫生所工作。1972年,因为所谓历史问题,张杰三被遣返回平度老家接受了长达7年的劳动改造。 

    张克良说:“回平度老家后不久,母亲就去世了。父亲一个人也不会做饭,我当时还在外地工作,就教他如何在锅里舀上水、放上篦子,蒸地瓜吃,但父亲心思也不在这上面,说‘有凉的我就吃冷的,没有我就不吃’,通常都是亲戚邻居给他送点吃的。过年的时候,人家家里都很热闹,父亲就一个人待在冷屋里,自己写两幅字,权当是种安慰。” 

    无论身处何种逆境 ,张杰三一生都从未放下手中的笔和书,张克良说,近年来父亲由于身体原因很少出门,但在家里还是读书看报,“他拿一份《半岛都市报》,从第一个字认真看到最后一个字,广告也仔细看”。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宋文京说:“老人家对文字始终有一种迷恋、敬畏,一生只要身边有张书桌就别无他求了。” 

    吃亏是福 作品屡屡被偷不忍拆穿 

    除了书法,张杰三的人品也为人所称道。张克良说:“父亲一生都是孔子的徒子徒孙,《论语》背得滚瓜烂熟,前几年又让我找《孔子家语》给他看,后来在昌乐路的地摊上找到了一本,他一生都以孔子作为行为典范。” 

    在张克良的印象中,张杰三一生都没跟任何人红过脸,哪怕别人偷他的作品,借他的钱多年不还,感觉难为情的却始终是张杰三。张克良说:“以前父亲独自一人住在大连路的时候,有个年轻人隔三差五就找上门去学字,父亲知道他有时候偷他的字,但一直绝口不提,直到有一次,他把父亲已经落款的、要送给别人的两幅字偷走了,父亲追上门去要,在门口等了两个多小时见到他后,父亲让他把已经落款的还回来,自己再写两幅送给他。” 

    张克良嘱咐父亲不要跟这样的人来往,但张杰三说:“他偷也是因为喜欢字,不喜欢的人,你送给人家人家都不要。”还有一次,张杰三发觉有人在身后偷他口袋里的印章,“我父亲不好意思回头看,怕回过头去会让对方难堪。” 

    让张克良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老朋友借了张杰三一大笔钱,结果十多年都没还,“有次我和父亲走在街上,看到那人从前面过来了,父亲赶快跑到马路对面,不敢跟人家打照面,我说‘借人钱不还的又不是你,你躲什么’,父亲说他一直没钱还我,肯定是晚上也睡不好觉,就别再为难人家了。总之,在父亲眼里,天底下没有坏人。” 

    书坛追忆 其书法应得到更高评价 

    范国强与张杰三过从三十多年,“我步入书法界,张老是我的引路人,尤其是关于国学的许多知识,都是老先生从言谈举止、书诗相投中传授给我的。”范国强认为,张杰三在艺术的追求上,崇尚自然,质朴而意趣深沉,“看上去漫不经心,实则大匠无痕”。范国强说:“张老学书始从欧、柳、颜,后习魏碑、隶书、行草,对何绍基、康有为等人的书法做了大量研究,尤其对‘二王’及王铎的临习和思考从未间断,渐成老辣、沉稳而富有书卷气的独特书风。张老70岁后专写行草,把最擅长的一种书体展示给世人,他认为“一体能佳则不易”,这也展示了张老的谦虚胸怀。” 

    一生坎坷的张杰三直到2001年,才以92岁高龄被中国书法家协会破例吸收为会员。2004年,文化部主办的第十三届群星奖书法类金奖授予了张杰三。晚年的张杰三在声誉面前依然没有停止探索书法艺术的脚步。宋文京说:“他的书法敦厚、老辣,尤其是到了晚年,‘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他作品内在的中正敦厚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自信,有一种充盈着担当、责任、胸怀的内在精神,在山东书坛称得起泰斗,他的艺术水准应该得到更高的评价,相信8年、10年后,人们会对他有更新的认识。” 

    淡泊名利 市场上多有其赝品在售 
 
    近年来,随着张杰三书法在市场上受追捧,出现了一些以临摹其书法、制作赝品为生的人,张克良说:“有的人以前跟他学过书法,时间最长的临摹他作品有20年了,写出来挺像那么回事的,在青岛这样的人有好几个,前一阵子昌乐路上一家店的老板还告诉我,他三四百元收购了一幅,卖了2000多元。” 
 
    对这些,张杰三全然不在意,没想过“打假”之类的,且与一些书法家迫于人情会有应付之作不同 ,张克良说:“父亲送人字,都选写得最好的送,他认为这也是对自己负责,人家把自己的字挂家里,不能让懂行的说出个不好来。”张克良告诉记者,最近在整理父亲留下来的草稿,“他给别人写字前,都会认真打草稿,如何起笔、盖章等都会提前设计布局。” 王法艳 
【编辑: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