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消费 > 消费 >

青岛去年网购投诉日均1.12起 假货成“毒瘤”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发布时间:2015-01-25 10:40
 
    网购商品也要货比三家,更要看仔细了。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网购商品监测结果,抽检92个批次的商品非正品合格率只有41.3%。记者昨天从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举报指挥中心得知,网购已成为八大消费热点之一,去年,12315投诉举报指挥中心共接到网购投诉410起,日均1.12起。今年,市工商局将加大对网络交易的监管,对没有“亮照经营”的网络商品经营者及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予以处罚。
 
    抽检网购商品正品率不足6成
 
    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公布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此次监测共完成92个批次的样品采样,其中有54个批次的样品为正品,正品率为58.7%。监测结果显示,手机行业正品率仅为28.57%;淘宝网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
 
    据介绍,此次监测抽查了淘宝网、京东商城、天猫、1号店、中关村电子商城、聚美优品等平台,以电子产品、儿童玩具、汽车配件、服装、化妆品和农资等为重点监测种类,以高知名度商标、涉外商标等为重点取样商品品牌。
 
    从各行业的检测结果来看,化肥农资和手机行业正品率低,仅为20%和28.57%;润滑油行业正品率最高,为77.27%;服装和化妆品行业正品率同为66.67%。总体来说,每个行业都存在一定的假货、伪劣产品以及没有相关认证的产品。手机行业,假货、翻新产品、山寨产品等伪劣产品现象比较严重,化肥农资行业假冒伪劣现象严重,化肥元素含量多与实际不符,农药假冒知名品牌现象严重,这两个行业正品率低于30%;其他儿童玩具、润滑油、服装、化妆品的网购均有假冒伪劣现象,但正品率均高于60%。
 
    去年岛城网络交易投诉410件
 
    伴随着网购越来越火爆,关于网购的咨询、投诉、举报量也是不断地攀升。昨日,记者从市工商局获悉,去年,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举报指挥中心共受理各类投诉举报案件24932件,其中,网络交易类投诉举报410件,在八大消费热点中投诉数量排名老七。
 
    记者了解到,要是算上咨询电话的话,去年关于网购的电话有1670个,相当于每天有4.5个。去年3月、11月、12月份成为投诉量最大的月份,尤其是11月份就接到了42起投诉,恰好是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双十一”电商“大战”等活动因素有关系。进入今年1月份,12315已经接到了16起网购投诉,继续成为投诉热点。
 
    “我们在受理网购的投诉中,确实发现有个别商家在以次充好,不少商家用虚假宣传来欺诈消费者。”昨天,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举报指挥中心主任石建国说,要是按照网购投诉的商品来说的话,家电、服装、化妆品等排名靠前。根据投诉的情况来看,网购存在着五大问题:一些网店没有公示自己的营业主体信息,网络内的无照无证经营较多;其次是个别商家通过发布虚假广告、对产品作不实描述、伪造产地等形式隐瞒商品和服务的真实信息,欺骗消费者等;个别商家利用打折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或明或暗出售假冒伪劣商品;有的网店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不自觉履行三包规定,送修时间长、返修率高、更换零件不使用新品,七天无理由退货履行不到位或者不履行;网购发生消费纠纷,个别商家置之不理或拒绝退货、拖延时间、推卸责任等。
 
    销售非正品因利益驱使
 
    “咱们到网上购物就是为了便宜和方便,这是最重要的。”在东部上班的市民王女士说,自己网购已经有8个年头了,“网购也曾经被骗过,而且还不止一次,但是现在除了化妆品、食品不敢在网上买以外,其他的都喜欢在网上买。”王女士告诉记者,去年“双十一”她花了349元买了一双靴子,同样的款式在实体店里要490元,“就连女性常用的头绳,夜市上一元一根,商店里5元钱一根,在网上八块八50根,还包邮,这就是网购的优势。”不过,问起为什么不敢买化妆品,王女士说,前年她买了一次眼线膏结果被骗了,从此她再也不敢买了。“食品为什么也不敢在网上买呢?”记者继续问,王女士说,她以前买过一款蜂巢,后来找亲戚看了一下,蜂巢是真的,但是里面的蜂蜜却是用糖做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一部分市民明知道网上买的是假货,但是为了便宜还是去买。
 
    刘女士经营“专属背包”淘宝网店有好几个年头了,“我一开始就做正品生意,虽然正品背包一件200多元,而仿品才五六十元钱,但是我想做更长久的生意。”聊起工商总局监测网购商品的事,她认为这是件好事情,但是做得远远不够,还需要加大抽检的力度,在网上也要打击假冒伪劣。
 
    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举报指挥中心主任石建国告诉记者,网购交易的双方不见面,虽然有本地网店,但是更多的是远程异地交易,再加上低价,消费者维权不够便利,这让经营者多少心存侥幸心理,难免存在浑水摸鱼之徒。
 
    网购皮鞋第一天就开胶
 
    网店上宣传的是正品,但是出现质量问题的情况屡见不鲜。去年7月份,市民李女士在岛城一家网店花了300元买了一双皮鞋,网店当时声称是正品,结果李女士收到皮鞋后,第一天穿就开胶了。当她找到对方客服要求退款时,对方就是不接茬。投诉到12315后,工商部门调解后,网店退还了300元钱。
 
    无独有偶,市民郝女士7月17日在网上购买了一台面包机,验货后发现机器的盖子盖不严,郝女士根本就不敢使用。郝女士已经发照片给商家看,商家也承认是质量问题,但几经交涉后,商家始终拒绝为郝女士退换货。郝女士无奈只好向12315求助,工商部门查看了郝女士提供的有关票据,经工商执法人员调解,商家给郝女士退货。
 
    这些都是发生在青岛本地网店的消费投诉问题,也有发生在外地网店的消费窝心事。市民徐小姐去年在“双十一”抢到了100元优惠券,加了2元钱在一家服装店里买了一件原价400多元的T恤衫,结果拿到包裹发现领口处被虫子咬了一圈小洞,她联系到对方要求退货,对方只给她退了2元钱,100元优惠券却不管了。“我还尝试着打当地的工商举报电话,结果那段时间电话线一直占线,我打了3天都没有打通,到现在我也懒得去处理了,只能自认倒霉。”
 
    不“亮照经营”将挨罚
 
    在国内工商系统中,率先要求网上经营主体“亮照经营”、建立三级网上巡查模式、启动网剑专项整治……昨天,市工商局网络交易管理处处长杨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岛城工商部门对网络交易监管走在同行的前列,但是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杨申说,经过前期网上巡查,岛城共有网上经营主体近两万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工商部门要求这些网上经营主体“亮照经营”,在网上公示营业执照等信息,目前已经有6000多家网站主动“亮照经营”。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从事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从事网络商品交易的自然人,应当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开展经营活动,并向第三方交易平台提交其姓名、地址、有效身份证明、有效联系方式等真实身份信息。具备登记注册条件的,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已经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并领取营业执照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体工商户,从事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应当在其网站首页或者从事经营活动的主页面醒目位置公开营业执照登载的信息或者其营业执照的电子链接标识。这就是所谓的‘亮照经营’。”杨申说,今年,岛城工商部门还将大力推进这个工作。对未亮明身份的网络商品经营者及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将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网络商品经营者将被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而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将被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重点打击网购“三大病”
 
    “去年,我们启动了红盾网剑专项行动,打击网络交易非法行为,共查获了100多起案件,其中绝大部分是虚假宣传。2015年,我们还将继续开展红盾网剑专项行动,重点围绕家电、服装、食品、化妆品等行业开展行动,对商标侵权、假冒伪劣、欺诈消费者三大类网络交易非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记者了解到,除了上面的两大措施外,今年市工商局网监处还将在第三方交易平台监管上下工夫。
 
    记者了解到,目前,对于网购的投诉,工商部门采取的是属地化管理,也就是说网店在青岛的,市民直接向青岛工商局12315投诉即可。
 
 
 
 
 
【编辑: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