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消费 > 财经 >

双12热度稍显逊色 部分市民难抵诱惑过度消费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发布时间:2019-12-13 09:14

原标题:买买买 买完一看悔断肠

距离“双11”电商购物节过去刚一个月的时间,“双12”购物节如约而至,消费者甚至都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迎来了新的购物狂欢。但无论是今年的“双12”还是往年,在参与度、销售额等方面都不如“双11”火爆,部分消费者都表示,在经历了第一轮抢购后有些“囊中羞涩”。但即便是这样,仍有不少消费者依然选择坚守到12日零点进行秒杀、抢购。针对这一情况,记者调查采访了部分岛城市民,了解他们今年“双12”的购物情况。

人物 \\\

网购热情稍有收敛

“我生活用品基本靠网购,‘双11’的时候花了两万多元,现在快递刚收完,‘双12’又来了,这一次我坚决不剁手,看看我‘双11’买的这一大堆东西,有的根本不能用,并没有广告说的那么好,有的一时半会还用不上。 ”市民小徐是一名上班族,“双11”期间她购买了电子产品、衣服、护肤品、日用品等,她告诉记者,临近“双11”的时候就开始天天逛淘宝,看到喜欢的或者是觉得划算的就加入购物车,“双11”当天更是在零点“疯狂”抢购,本以为收到的货都是自己喜欢的,但一部分东西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好,“看着广告夸得天花乱坠,实际收到的货质量很一般,感觉不是很满意,抢的时候有点冲动了,这次‘双12’购物我只花了两千多元,希望这次买到的都能满意。 ”小徐告诉记者,其实事后仔细想想,买的东西很多都是没必要买的,一些东西囤得久了,真到需要用的时候又觉得不太好了,很多东西都是盲目跟风买,是非理性的消费,“双12”期间她吸取“教训”,想要购买的东西也是经过多家对比后才下单,少花了很多“冤枉钱”。

市民王先生虽然不像徐女士那样经常逛淘宝,但买起东西来下手也很痛快,他说自己“双12”买了4双运动鞋,看到原价980元的一款品牌运动鞋活动价才580元,他就一口气买了4双,“到底是不是真便宜我也不知道,总觉得搞活动嘛,一定比平时便宜,而且大品牌的鞋子质量也有保障。 ”王先生告诉记者,除了鞋子外,自己还买了外套、牛仔裤等衣物和一些生活用品。他告诉记者,其实平日里自己并不会一下子买这么多东西,但是当看到商家和平台推出的一些满减优惠券和购物津贴后,自己不由自主地就买了起来。

有人“吃土”有人“吃瓜”

窝窝是一名大学生,“双11”她购买了鞋子、护肤品,一共花了1500元,窝窝告诉记者,她一个月的生活费只有1500元,“双11”结束之后真的是“倾家荡产”。说到“双11”的购物体验,窝窝告诉记者,她买到的东西都还不错,都是自己喜欢的、平常需要的,虽然一次性花费超预算,但是可以用很久,一点都不后悔花了自己一个月的生活费,“‘双12’本来我没打算买东西的,结果逛淘宝的时候看好了一款耳机,心血来潮又花了500块钱买了耳机,看来接下来自己真的要‘吃土’了。 ”

窝窝的舍友小魏则是一个相对理性的人,购物时都会 “货比三家”,“我平常也会网购,我发现一些大品牌的产品其实活动的力度并不是很大,也没有必要赶在‘双12’这样的日子买。”小魏告诉记者,她会理性地规划自己一个月的生活费,买东西都会根据实际需要,一般不会跟风囤货,也经常看到舍友们把活动时候抢来的东西扔掉,非常浪费,也有同学因过度消费“拆东墙补西墙”,没有了生活费只能靠借钱生活,对于这种行为,小魏表示自己是坚决不能接受的。看到“双12”又有同学按捺不住,小魏决定这一次她只“吃瓜”不“吃土”。

/// 调查

满减优惠诱惑很大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多数消费者是既参与了“双11”,也参与了“双12”,但相较“双11”时的火爆抢购,大家在“双12”的消费都相对理智了一些。崔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双12”之前,自己和几个闺蜜都约好互相监督着不要再在“双12”的时候花钱了,但是这种事情很难完全做到。即便是自己已经在尽量克制了,可还会产生一些支出。 “其实我感觉‘双12’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双11’确实是每年价格最便宜的时候了,但往往也会买到一些不够满意的商品,或是有一些忘了买、没抢到的东西,这时候就可以在‘双12’进行二次购买了。 ”

“每年‘双11’‘双12’的时候,淘宝天猫平台都会推出满减购物津贴,感觉这就是在 ‘逼’着大家买东西。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80%的受访者都表示这种满减津贴对消费者诱惑很大。“比如我买了一件250元的毛衣,只差50元就可以享受‘满300减30’的优惠,这时候我就会去买点其他东西凑单,一定得凑够这300元才行。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许多商家会给商品设定优惠时限,比如‘双12’我买的化妆品就是这样,商家规定12日0-1点抢购这件商品可以在优惠价的基础上再享受第二件半价的折扣,这就促使我们这些想买东西的人必须要等到12日0点进行抢购,并且要一下子买两件。现在想想,其实这都是一些套路。 ”

/// 说法

“囤积癖”导致过度消费

到了“双11”“双12”就抢购,遇到商品打折便宜就不停“买买买”,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带着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青岛凡敬心理研究院院长陈雷。他表示,许多消费者其实都有一种“囤积癖”,“就像松鼠一样,可能自己明明吃不了那么多松果,但是会不停地囤很多。人也是一样,可能很多东西我们并不需要,或者家里还有剩余,却在打折优惠时一下子买了许多。 ”陈雷表示,这种“囤积癖”是造成消费者过度消费,在“双11”“双12”这样的购物节时买回一些并不需要的东西的重要原因。还有一种原因是,消费者本身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较差,通俗来讲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理性的评估。

陈雷表示,这两种原因都是来源于消费者本身。除此之外,商家促销、宣传等外部原因也会造成消费者盲目消费。 “‘双11’‘双12’购物节前,平台和商家都会进行大肆宣传推广,并用降价、优惠券的形式吸引消费者,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造成一种盲从心理,让消费者觉得自己有便宜可占。 ”陈雷告诉记者,除了这3种主要原因之外,再加上许多人有凑热闹、互相攀比炫耀的因素,导致了每逢购物节就会有大批消费者过度消费的现象。

/// 建议

设立预算控制欲望

针对过度消费的情况,陈雷建议,首先,消费者可以给自己列一个消费计划,或者是愿望清单,把自己想买的、需要的物品全部写下来,并根据需求度来排列,然后逐一进行购买。同时,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攀比、不盲目,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对自己的收入和消费能力进行一个正确评估,尤其是使用信用卡、花呗等消费方式时,要评估一下自己的还款能力,从而给自己设立一个合理的购物预算,把每一笔支出都记好账,这样就可以控制自己的购买欲望。

而对于许多商家、媒体利用消费者易受心理暗示的特点,试图去引导大众消费这种情况,陈雷表示,消费者一定要学会判断,不要被一些所谓的“满减”“立减”等噱头蒙蔽了双眼,要知道哪些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哪些是并不需要买的。 “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就要从自身入手,不能被外部环境所左右,不要看到便宜的东西就想买,尤其是那些可买可不买或者购物节期间也没有比平日便宜太多的东西,其实是不需要买的。越是这种时候,消费者们越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合理支配自己的预算。 ”陈雷说。

【编辑: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