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你问我答 > 专家答疑 >

对父亲的恨 其实是一种爱

来源:39健康网    作者:曹浩    发布时间:2016-01-15 09:06
 
父子关系远比母子关系看起来要复杂一些。因为孩子对母亲的依恋起源比父亲早许多,当母亲可以全方位照料孩子时,孩子不那么渴望新关系的建立。当母亲不能应付孩子的更多生理、心理、乃至游戏、玩耍的需要时,父亲可以起到替补的作用。所以,父亲多变的角色一开始就决定与孩子的关系更具灵活性,也具有一种深层刺激孩子兴奋、创造、探索、发展的动力。
  
相对而言,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更具印刻性,当母亲试图努力适应孩子全部需求时,因为心理印刻作用,儿童的兴奋会出现潜抑,对儿童心身发展的刺激阈值较小。客观地说,依恋与安全,要靠母亲稳定的爱与关怀;自信、坚定、乐群、好奇等素质,则需要父亲的引领。
  
女儿与父亲的关系决定着她的婚恋关系。父亲是女儿生命中第一个亲密接触的男性,作为男性象征的父亲会对女儿在性别角色与性意识发展中起重要、印刻的作用。很多女性找男朋友会下意识地把父亲作为参照。父亲与女儿在关系上要经历3个阶段:5岁以前既排斥又吸引,俄狄浦斯情结正是指这一阶段。此阶段父亲如何形成女儿对自己的依恋和接纳很重要。
  
如果父亲严厉或者情绪暴躁,让女儿感觉到害怕与不安全,那么女儿对父亲可能终身存在着一种既想吸引又要排斥的心理纠结。如果父亲没有恰当地表现出对女儿的爱,或者女儿在发展与父亲的关系中遭受到严重的挫败与创伤,那么隔离对父亲的爱,就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防御。前不久,贵阳市花溪区的一个女性来访者,25岁了,还拒绝叫父亲正是这样的一种心理状态。
  
如果我们的期待不能实现,就去否定这个期待,类似狐狸与葡萄的故事。爱是容易受伤的东西,当我们滋生出恨就好受多了。我们恨一个人就会总去想他,这样想会合理化自己对父亲的情感纠缠。比如在我的那个来访者家庭里,母亲很“弱”,为了保护母亲,就增强了女儿与父亲的对峙,很多女孩似乎是为了帮母亲才和父亲纠缠的,这种母女同盟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父亲的控制。
 
在心理学看来,入骨的恨与铭心的爱是同质的,都是一种因为期待而发的情绪。如是,那么一个女儿对父亲汹涌澎湃的恨也可以慢慢转化为涓涓细流般的爱。问自己,如果父亲在这个世上就剩一天的时间,作为一个女儿,自己会做什么?建议父亲还健在的时候,我们都能鼓起勇气直接说出对他的爱,并告诉他因为爱得深,才会有这些理不清的纠缠。
【编辑:大顺】